班長常納悶像我這種窮孩子到底是哪裡養成的吃貨體質。嗯,我和我爹(他不吃隔夜菜、不好吃的東西寧可餓著也不吃)都是爺爺養成的。爺爺因為財產怕被黨沒收,沒有存錢習慣。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信奉錢吃進肚子裡就是最安全誰也搶不走。
我小時候的餐桌那叫一豐盛啊啊啊啊啊,導致每年夏天被娘逼著住外婆家和外公外婆培養感情如被流放寧古塔般淒慘(吃食和爺爺完全不能比)。當然,長大後的我自然是知道親情不是吃食可以取代的。想念他們。
我爹對食物的堅持,令我敬佩。就舉例鳳梨。六年前我在台北舉辦婚禮,那是我爹娘第一次到台灣。爹看了八百遍台灣旅遊節目,點名想去阿里山。班長安排了阿里山三天兩夜孝親之旅,由我一人陪伴。偶的媽呀,那三天差點沒掐死我娘(還是愛您 der)。
在阿里山的山腳下,一個阿婆正在切鳳梨,我向阿婆買了一盒帶在路上吃。我爹一人迅速解決半盒,並說他二十年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菠蘿(鳳梨)了。隨後的幾天,我們只要看到路邊有人賣鳳梨,必買。
爹娘回到紐約後,我那嘴叼的爹爹再也沒有吃過鳳梨。他說美國買不到人間美味,不如不吃。六年了,他真的一次都沒吃過。有回出去玩飯店早餐供應鳳梨我夾給他幾塊他又夾回給了我,真難伺候。
所以各位,請珍惜台灣鳳梨啊。能吃得到都是命好的孩子。
PS. 具備嚐百草精神的我,還是會時不時地在紐約買鳳梨看能不能買到好吃的。最最最接近台灣鳳梨風味的,是有機鳳梨皮黃較小顆(我忘記產地惹 QQ)。一顆大約在 $8 塊美金上下,推薦給大家去找找。